7月2日,安徽理工大學力學與光電物理學院“蒙洼蓄洪區青春建工團”社會實踐團隊在指導老師帶領下,繼續深入阜南縣王家壩鎮,開展暑期“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 上午8時,團隊成員立即前往鄭臺孜莊臺。在莊臺內,隊員們向村民發放了精心設計的調查問卷。問卷內容聚焦于王家壩治理模式的認知度、蓄洪區居民的生活變遷、適應性農業發展現狀及成效評估等核心問題。 隨后,實踐團隊前往被譽為“千里淮河第一閘”的王家壩閘進行實地參觀。在閘區,王家壩閘管理所技術負責人熱情接待了團隊,并進行了專業講解。團隊成員實地察看了閘門主體結構,了解了水閘的基本構造與功能。在閘控中心,技術負責人詳細介紹了王家壩閘的運行原理、歷史沿革以及在淮河防汛體系中的關鍵作用。團隊成員圍繞水閘的日常管理、汛期調度決策流程、現代化監測技術應用以及歷史上歷次開閘蓄洪的具體情況等方面,與管理人員展開了深入交流。 下午3時,王家壩鎮迎來了一場別開生面的“安全課堂”。實踐團隊深入村鎮,為當地的孩子們精心組織了一場防洪防汛知識科普講座?;顒蝇F場,團隊成員通過生動易懂的語言,向孩子們介紹了洪澇災害的成因與危害,重點傳授了關鍵的避險自救技能。為加深理解,團隊不僅發放了圖文并茂的宣傳手冊,更設置了趣味問答環節。面對一個個貼近實際的問題,孩子們積極思考,踴躍舉手,爭相作答。每一次響亮的回答,都伴隨著團隊精心準備的小獎品,現場氣氛熱烈而有序。這份特別的互動,將防災知識深深印入孩子們的腦海。 此次科普活動,是團隊響應“三下鄉”號召,服務鄉村安全建設的具體實踐?;顒油ㄟ^寓教于樂的方式,在孩子們心中播撒下防災減災的種子并且提升了其應急避險能力。 |
歡迎關注阜陽新聞網微信公眾號 : fynewsnet
全城最新資訊,盡在掌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