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阜陽新聞網 首頁 平原 查看內容

塵埃里的光芒

2025-6-30 10:14| 編輯: 劉黎 | 查看: 2734| 評論: 0|原作者: 劉銘|來自: 潁州晚報

  愛讀書的人,自帶著一種獨特的光芒。無論貧富貴賤,愛讀書愛學習永遠受人敬重。其實,人生在世,我們的內心都有一顆追求知識的心,只是會在不同的時間點顯現出來。
  
  昨天,我在新華網公眾號看到一則感人的視頻。一位60歲的工地大哥來到陳行甲新書分享會,卻只遠遠看著。他胡子拉碴、布滿皺紋的臉,以及沾染些許灰塵的衣著,和周圍的環境似乎格格不入。經詢問,現場志愿者得知這位農民工來自河南濮陽,初中輟學后便踏上務工之路,卻始終懷揣讀書熱忱,特意趁著工休奔赴這場精神之約。陳行甲聽聞后,不但免費贈送自己的兩本著作,簽了名、留下聯系方式,還和這位農民大哥緊緊擁抱。
  
  此情此景,我禁不住思緒萬千。三十多年前,這位大哥也曾是一位意氣風發的少年郎。如今,他腳踩泥濘依然仰望星空,清澈的眼神飽含純樸的向往和對知識的期盼。讀書,或許不能保證一個人物質的豐足,卻能滋養心靈,讓人在瑣碎的日常中沉靜思考,積蓄力量,臉上有汗,心中有光。愛讀書不分階層,愛學習不分年齡,那一刻,這位大哥讓我懂得:熱愛閱讀,無關身份與年齡。
  
  想到當年讀師范時的我,曾經也有一段刻骨銘心的“書癡”往事。那是上世紀九十年代初,我從偏僻落后的鄉旮旯,走進界首市師范學校,課余在書店邂逅作家三毛的《撒哈拉的故事》,瞬間被深深吸引,但苦于口袋里沒錢,去書店看了兩次都沒舍得買。由于家庭貧困,父母給的生活費有限,只夠我填飽肚子,三年師范期間幾乎沒有任何非必要的開支??蓪嵲谔矚g那本書了,我咬咬牙還是下決心買下了,為此將近一個月在食堂打飯時沒有要菜,只吃饅頭、稀飯或者面條。那本書買回后愛不釋手,看了一遍又一遍,至今還珍藏在我的書房里。
  
  參加工作后,經濟逐漸寬裕,愛讀書的我,業余時間最喜歡遛書攤,如進城必逛書店,一本本好書不斷填充書柜。后來隨著藏書的增加,書柜變成了書房。雖談不上汗牛充棟,卻也極為可觀。閑暇時,捧上一本心儀的書籍,泡上一盞香茗,很快便沉浸在書香氤氳的世界里。在我的影響下,妻子和兩個女兒也愛上閱讀,一家人茶余飯后讀書、談書、寫文章。不經意間,我加入安徽省作家協會、安徽省散文家協會,圓了兒時的作家夢,妻子和女兒也時有作品見諸報端,我們家更獲評“安徽省書香家庭”。
  
  愛讀書的人,眼神中總有一種專注,那目光穿透紙背,直抵文字構筑的另一個世界。書籍在掌心的觸感,油墨散發的淡淡香氣,如今,已成為我生命中不可或缺的慰藉。
  
  行文至此,想到文章開頭的那位農民大哥,眼前出現一種強烈的畫面感,工余時分,他尋一處陰涼,從沾滿水泥漬的工具包中掏出那本折了角的書。陽光穿過安全帽的縫隙,在他專注的眉眼間跳動。鋼筋鐵骨間開出的這朵精神之花,在塵土飛揚中顯得格外動人。
  
  致敬普天下每一位身在塵埃,卻依然喜愛讀書、熱愛知識的人。

歡迎關注阜陽新聞網微信公眾號 : fynewsnet

上一篇:奔走的莊稼

全城最新資訊,盡在掌握

返回頂部
亚洲午夜久久久|亚洲一区二区精品91眼镜|深夜a级毛片催情精视频免费|亚洲AV无码成H人动漫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