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阜陽新聞網 首頁 阜陽 查看內容

歡迎光臨古人“首飾店”

2025-6-25 09:53| 編輯: 劉黎 | 查看: 4094| 評論: 0|原作者: 全媒體記者 儲思路 文/攝|來自: 潁州晚報

      插發簪、戴手串、佩瓔珞……當前,融合傳統文化元素和現代設計理念、以傳統工藝制作的國風飾品成為許多年輕人的心頭好。近日,國風飾品引發熱議,飾品背后那些獨具匠心的中華傳統工藝也引發關注。
  
  從古至今,愛美之心人皆有之。在阜陽市博物館,也陳列著一些古人的“扮美神器”。金項鏈、金跳脫、銀釵、玉簪……今天,就來領略這些國風飾品文物的風采吧。
  
金項鏈

  宋代金項鏈
  
  阜陽市博物館二樓的通史4廳展出的諸多文物中,一件金項鏈格外顯眼。
  
  從外表來看,這件金項鏈做工十分精美,如果不看簡介,還以為是現代金店里的首飾。
  
  “這可不是一般的飾品,而是宋代的金項鏈,為國家二級文物?!备逢柺胁┪镳^保管部主任黃海燕介紹,這件金項鏈出土于原阜陽地區渦陽縣,由55顆大小一樣的瓜形串珠穿成,每一顆珠子都是精雕細琢,串珠為薄皮空腔,造型精美,呈現出六棱瓜形,展現了制作工藝的精湛;兩頭留穿孔,兩端刻鏨瓜蒂裝飾,保存較為完整,整體金光閃耀。
  
  “在古代,金項鏈還是身份與地位的象征,這件文物如此精美,也反映了它的主人身份尊貴、家世顯赫?!秉S海燕說。
  
金跳脫

  宋代金跳脫
  
  在金項鏈的旁邊,是一個名為“金跳脫”的文物。
  
  何為跳脫?“跳脫是臂釧的俗稱,最早起源于古代北方游牧民族,可追溯至三千多年前的商代,是我國古代女性佩戴在手臂上的一種裝飾品,通常由金銀制作而成,為錘扁的金銀條制成的螺旋圈狀,所盤繞圈數不等,少則幾圈、多則十余圈,根據手臂的粗細,環圈直徑由小到大,兩端用金銀絲編成環套以調節松緊?!秉S海燕解釋,金跳脫,顧名思義是由扁的金條彎成圈狀制作而成,也叫“金臂釧”或“金釧”“纏臂金”。
  
  市博物館陳列的宋代金跳脫,是上世紀七十年代在阜城出土的。這個金跳脫整體是由細長的金薄片繞制成螺旋箍匝狀,盤圈匝數為10圈,兩端鍛成細絲環套,用于調節松緊。表面光素無紋,造型簡潔、別致,像極了現代“極簡風”素鐲,雖然歷經近千年,但光彩依舊。
  
  據了解,金跳脫在古代可作為定情之物,曾是宋代婚嫁聘禮的“三金”之一。在南宋時期,富貴人家迎娶新娘需要準備金釧、金鋜、金帔墜“三金”作為聘禮,金釧(金跳脫)就是其中之一。
  
  “金跳脫在古時寓意吉祥、美滿,也反映了當時的社會文化和審美趨勢?!秉S海燕說。
 
 銀釵

  宋代銀釵
  
  發釵作為我國古代女子用于固定和裝飾發髻的工具,一般彎成兩股,呈“U”形,上粗下細便于插戴。插戴發釵時,可以單支插,也可多支插,數量可隨需求靈活調整。
  
  市博物館展出有四件宋代銀釵。黃海燕介紹,這四件銀釵同樣出土于渦陽縣。
  
  在古代,發釵不僅用于固定頭發,還逐漸成為彰顯身份的標志。黃海燕告訴記者,不同材質的發釵代表著不同的階級和身份,如金、銀、銅、鐵、木、竹等材質的發釵分別象征著使用者不同的社會地位。
  
  除此之外,釵不僅是一種飾物,還是一種寄情的物品。古代戀人或夫妻之間有贈別的習俗:女子將頭上的釵一分為二,一半贈給對方,一半自留,待到他日重見再合在一起。南宋辛棄疾《祝英臺近·晚春》中的“寶釵分,桃葉渡”即在表達離別之情。
  
翡翠扳指、玉扳指

  清代翡翠扳指、玉扳指
  
  扳指,在春秋戰國時期開始流行,最初是作為射箭時保護手指的工具,后成為裝飾品。清代再次流行時演變成圓筒狀、無凹槽的扳指。
  
  記者在市博物館看到的扳指,分別是:翡翠扳指、玉扳指,整體均為素面無紋。
  
  “這兩個扳指都是以前征集來的,均為清代文物?!秉S海燕進一步解釋,清代扳指的原料多選用玉、翡翠或金銀,用翡翠制成的扳指是身份等級的標志,也是權利地位的象征。
  
翡翠簪、玉簪

  清代翡翠簪、玉簪
  
  在市博物館,還有兩件珍貴的飾品——翡翠簪和玉簪。
  
  雙尖簪又叫“壓發簪”,流行于清末至民國時期,是女子發髻的重要配飾。這件采用翡翠材質的翡翠雙尖簪,亦稱為翡翠簪,通體青綠色,質地珍貴,工藝精致,反映了當時獨特的審美風尚和精湛的珠寶加工技藝。另一件為玉簪,整體長而扁平,一端形似書畫的卷軸,另一端呈半圓形,兼具實用功能和審美功能。
  
  “目前展出的翡翠簪和玉簪,均為清代文物?!秉S海燕說。
  
  除此之外,阜陽市博物館還有一件宋代鏨花金簪飾品,它的器身逐漸加粗加寬,后半部分呈扁狀,鏨對稱花紋,制作工藝精湛,反映了宋代的簪花工藝。
  
  清代玉鐲、玉環
  
  在市博物館,記者還看到兩件精美的清代玉器飾品。
  
  手鐲,又稱“釧”“手環”,是一種戴在手腕部位的環形裝飾品,寓意著吉祥、平安。據悉,玉鐲在新石器時期就已經出現,一直都是頗受人們喜愛的飾品,清代玉鐲紋飾更為多樣。
  
  “館內展出的玉鐲整體素面無紋,鐲圈打磨光滑,顯得端莊典雅,鐲體呈方寬條形狀;而玉環呈環狀,前后有兩圓孔,一側浮雕精美紋飾,工藝精湛,反映了清代玉器的盛行?!秉S海燕說。
  
  

歡迎關注阜陽新聞網微信公眾號 : fynewsnet

全城最新資訊,盡在掌握

返回頂部
亚洲午夜久久久|亚洲一区二区精品91眼镜|深夜a级毛片催情精视频免费|亚洲AV无码成H人动漫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