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9日,阜陽市救助站迎來第13個全國救助管理機構“開放日”。以“織密救助網絡,筑牢安全底線”為主題,該站同步啟動“夏季送清涼”專項救助行動。記者發現,與往年相比,今年救助站呈現出一種特殊的“靜謐”——救助人員“零滯留”。 這里已安靜了大半個月 一場如期而至的大雨敲打著救助站的窗欞,護工岳利梅正為女宿舍更換防潮被褥??照{送出徐徐涼風,房間內被褥疊放整齊,不見往日擁擠景象。 “從上個月最后一名滯留者返鄉后,這里已安靜了大半個月?!痹览返母锌澈?,是阜陽市救助站從“收容管理”向“精準救助”轉型的生動寫照。 站長吳震介紹,阜陽市救助站于2003年掛牌,面向所有臨時遇困人員提供服務:“不僅是流浪乞討者,錢包遺失的旅客、迷路老人、返鄉困難的務工者,都能在這里獲得熱水、臨時休息和返鄉幫助?!?/div> 救助站最高峰時曾同時收助261人,而2023年至今,通過尋親系統和跨部門協作,已實現“當日救助、快速返鄉”,本月更創下“零滯留”紀錄。 從站內救助到全城覆蓋 數據顯示,2024年,阜陽市救助站救助流浪乞討人員1040人次,護送返鄉527人次,尋親成功13人;今年以來已救助475人次。 “零滯留”目標的實現,得益于“主動救助+智能尋親+跨部門聯動”的立體網絡: 智能尋親系統接入全國救助管理信息平臺,通過人臉識別、DNA比對等技術,最快3天即可幫滯留者找到家人;街頭巡查隊攜帶清涼油、飲用水和防暑藥品,重點巡查火車站、橋梁涵洞等區域;建立全民參與機制,鼓勵市民撥打救助熱線0558-2567541,或引導流浪人員至救助站,對急重癥患者直接聯系120/110。 值得一提的是,救助站還設立了未成年人救助專區:幫助父親病故的5歲男孩濤濤(化名)尋親,安置陪伴精神障礙母親流浪的女孩甜甜(化名),為開發區流浪少年浩浩(化名)辦理學籍……“每個孩子的背后都是一個家庭,救助站要做他們臨時的‘避風港’?!眳钦鹫f。 送上一份份“回家指南” 當“開放日”的雨聲漸歇,救助站工作人員和志愿者分組走上街頭巡查。他們手中的登記冊詳細記錄著每個流浪人員的活動軌跡和需求:有的需要降壓藥,有的盼望聯系老家村委會。這場“送清涼”行動送出的不僅是飲用水,更是一份份溫暖的“回家指南”。 “救助站是丈量城市文明的標尺?!眳钦鸨硎?,從收容到救助,從滯留到零滯留,轉變的是服務模式,不變的是“讓每個受助者有尊嚴地回家”的初心。 |
歡迎關注阜陽新聞網微信公眾號 : fynews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