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宣紙和墨汁,用傳拓技藝,將碑刻、古磚、青銅器等金石器物上的文字或圖案像“復印”在紙上一樣,不僅再現了原物風貌,還具有很高藝術價值。2024年,這項金石傳拓技藝被列入臨泉縣縣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 黃學用制作金石傳拓 用傳統技藝“復印”金石作品 近日,記者來到位于臨泉縣一學校內的金石傳拓工作室。一進門,便可看到兩面數米高的展示柜里陳列著很多古磚,每塊古磚上都有獨特的紋飾。工作室的墻壁上,則掛滿了精美的金石拓片。 金石傳拓技藝縣級非遺代表性傳承人黃學用正制作拓片。只見他將一塊宣紙輕輕地覆蓋在古磚上,通過噴水、用棕刷掃壓、排出空氣等操作,使宣紙緊緊貼住古磚凹凸的紋路,再用蘸墨的拓包在上面游走拍打……古磚上的文字就一一浮現了。 今年62歲的黃學用,是安徽省收藏家協會會員、臨泉縣書法家協會理事。之前,他一直從事建筑行業。一次偶然的機會,他在地基層做防水時,發現土中露出一塊帶文字的古磚磚角,激發了他對古磚的興趣。20多年以來,他共收集了2000多塊古磚。為了破解古磚上紋飾的含義,他便開始學習傳拓技藝。 黃學用介紹,傳拓是一項古老的傳統技藝,集金石學、考古學、美學為一體,涵蓋甲骨、吉金、陶文、銅鏡、瓦當、磚石等門類?!肮糯ǔS媒鹗虂碛涗浳淖?,但是實物易損壞丟失,傳拓如同‘復印機’,將金石上紋飾‘復印’下來一樣,更易于保存和傳播?!?/div> 關鍵在“因材施拓” 2008年,黃學用結識了著名的傳拓技藝非遺代表性傳承人,系統學習金石傳拓技藝。 “跟老師學習后還需要自己慢慢摸索?!秉S學用介紹,傳拓最重要的是要做到“因材施拓”。不同的材質,用墨的干濕、輕重不同,在紙上呈現的效果也不同。用來傳拓的拓包多是他自制的,里面塞上棉花,外面用綢布包裹,再用膠布捆扎起來。這些拓包大小不一,小如火柴桿、大如巴掌,便于“因材施拓”。 多年來致力于金石傳拓,黃學用總結了20字傳拓技藝精髓——“字口清晰、黑白分明、墨色勻稱、墨不透紙、拓片完整”;創新“五因”操作經驗——“因碑用紙、因紙用墨、因碑施藝、因紙施拓、因天施拓”。從保護碑刻的角度出發,他結合“擦拓、撲拓、揉拓、點拓”等技法,堅持用少墨作出精良的拓片,努力把“因拓損碑”減少到最小。 近年來,黃學用將傳統技藝與現代審美相結合,為傳承金石拓片技藝注入更多活力。 2022年,皖北職業技術學校成立了金石傳拓社團工作室,聘請黃學用擔任老師,開設傳拓社團。三年多來,工作室教授了100多名學生。 下一步,黃學用希望舉辦關于金石傳拓的展覽,讓更多人了解這門古老技藝。 |
歡迎關注阜陽新聞網微信公眾號 : fynewsnet
全城最新資訊,盡在掌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