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阜陽南城,有四口開掘于明朝萬歷年間的土井,因空間布局大致呈正方形,被形象地稱為“四方井”。從最初灌溉菜園,到老城居民的生活水源,再到被自來水取代。四方井用400余年的時光,見證了南城開發和百姓生活的變遷歷程。如今,在貢院街與溫州步行街交口處還保留著其中一口古井,日夜守望著老城的繁華與落寞。飲水思源,魂牽夢縈。不少已搬走多年的老居民,還時不時來這里看看,尋找曾經的生活片段與溫暖記憶,幾多不舍,幾多念想。 周世忠老師講述四方井往事 東城墻下四方井 提起阜陽城“四方井”,人們首先想到的是東城墻路和溫州街一帶。這是一個相對精確又模糊的方位,從明朝起就在阜陽南城居民生活中扮演著不可或缺的角色。 據市政協文史館館員李援朝考證,阜陽在秦代就有了完備的城郭,形成了既有南城(羅城),又有北城(子城)的形制。明朝時土城墻被加固為磚城墻,北城周長四里,南城周長五里四十四步,奠定了此后500多年潁州城廓9里44步(約5.5公里)的規模,四方井就是當時開掘的。 今年89歲的周世忠出生在阜城北關,2016年北城小學家屬院拆遷后,租住在潁上路供銷社家屬院,2022年搬到潁州區三十鋪鎮的商住小區。家是越搬越遠,然而老人對這座城市的牽掛并未減少。 每隔幾天,周世忠都要坐公交車到老城走走看看。溫州街的四方井是他常去的地方,井口南側一段文字簡介也是他當年整理的?!爱敃r南城居民少,住戶以種菜為生,為方便灌溉菜園打了這四眼土井?!敝苁乐艺f。 當時,因四眼井分別位于菜園四個角上,形成了一個正方形,“四方井”的名字由此而來。后來,四方井僅存一眼水井,附近居民用四塊大青石條把井口圍成了正方型,約一米見方,仍叫它“四方井”,旁邊還有一條南北走向的“四方井巷”。 相傳,四方井的泉眼與東城河、泉河連通,水源取之不盡用之不竭,即便是干旱季節也能打出清澈的泉水?!霸诜饨ㄉ鐣?,附近的居民每到春節就把豬肉、圓子、饅頭供在井邊,感謝古井提供清潔的水源?!敝苁乐艺f。 其實,阜陽南城遺留下來的古井,除了“四方井”外,還有文德街仁里巷胡井、青云街的古井群、寧氏胡同古井、貢院街古井等。相較而言,“四方井”的名氣最大、用戶最多。 “1979年阜陽城用上自來水之前,光華街、任胡同、四方井巷等附近的居民,多來此處取水、洗衣、洗菜?!敝苁乐艺f。 百年風云成過往 現在去四方井,可以取道最近的東城墻路。在貢院街口也就是溫州街中段向西,約50米路南就能看到一處半人高的正方形圍墻。隔著井口的不銹鋼柵欄,可以看到直徑約1米的井內依然有泉水涌動,綠色的鳳尾蕨沿著井壁一直長到地面上。 “四方井幾十年前就不用了,2004年前后開發建設溫州路步行街,當時很多群眾都要求保留下來?!睗}州區鼓樓街道光華社區黨總支書記姚焱松說,在這里生活過的居民對四方井很有感情,遇到有人破壞都會上前制止,古井才得以保存至今。 曾幾何時,四方井一帶演繹過朱雀橋邊野草花的繁華。民國以前,黨化街這一段叫滑(華)家胡同,因南邊住著時任安徽督軍倪嗣沖的姐夫華晉山。在阜陽方言中“華”和“滑”諧音,時間久了,“華街口”就被喊成了“滑街口”。到了近現代,這里的熱鬧程度一度達到了頂峰。在靠近四方井的貢院街中段,也就是楊家隅首到滑 (華)街口這一段,解放前叫黨化街,因路北有1927年成立的民國阜陽縣黨部而得名。黨化街曾經是僅次于解放南大街的商業區。 “四方井西邊50米的滑街口,是黨化街與光華街的交口,解放后的老地委大樓和郵政局辦公地都在光華街上?!敝苁乐艺f,四方井北邊是地方紳士吳丙銀的故居,他在北城小學上過學,是民國阜陽縣參議長兼27軍先鋒團團長。阜陽東鄉耿圩子名紳耿作則早年留學日本,他在吳丙銀故居附近出資建造了耿家御處,專供親友吃飯休息。東鄉的窮苦人路過這里,只要報上姓名,確認身份后就能免費吃飯、住宿。 “四方井東邊是東城墻的內河,有一座五神廟坐東朝西,專門供奉管仲、伍子胥、關羽、薛仁貴、岳飛?!敝苁乐艺f,四方井南邊的府院巷,民國時期住著北洋大學畢業的寧道明,他組織成立了阜陽最早的籃球隊——阜星籃球隊,開啟了阜陽競技體育的先河。 當年,附近居民從黨化街買菜回來,會到最近的四方井打水洗菜。他們三五成群地圍在井邊,一邊干活,一邊聊著城里的新鮮事兒,歡聲笑語不絕于耳。臨近中午,家家戶戶響起了鍋碗瓢盆協奏曲,充滿了市井氣息?!敖夥藕?,黨化街作為南城的菜市,直到1985年才遷走?!敝苁乐艺f。 老城生活心心念 在阜陽老城的水井中,有甜水井和苦水井之分,甜水井的水可以燒茶、做飯,苦水井的水只能洗衣、洗菜。四方井算不上甜水井,每到洗衣做飯時,井邊總是圍滿了前來打水的居民。 “從鼓樓到北關這一帶住得擠,吃喝拉撒都在那一片,基本上都是苦水井?!苯衲?0歲的劉敬堂在建設街城隍廟旁邊住過好幾十年,提起四方井至今贊不絕口。在他的記憶里,南城人口少,到解放后都沒有多少人家,四方井算得上人口比較密集的街區。 當時,府院街西城小學有一口甜水井,工人俱樂部東邊有一口甜水井。居民可以自己打水,也可以花錢請人挑水,還可以去泉河擔水。城里的茶館有的掛出“真正河水”的招牌,用來招徠顧客,可見當時的河水非常干凈。 立夏前后,本地的蒜苔、蠶豆、豌豆陸續上市,從附近農貿市場買回一包帶殼豌豆的靳嫚俠,想順路去四方井看看,像是從未遺忘的老朋友,隔三差五不見就想得慌。這是她的祖輩生活過半個多世紀的地方,無論建成什么樣子,四方井一帶都保留著她兒時的記憶。 “我姥爺家的四合院坐東朝西,就在四方井東邊10米,解放前我們家就住這里?!苯衲?6歲的靳嫚俠回憶起幾十年前的往事,腦海里過著電影鏡頭,就像昨天發生過的事兒。母親有兄妹兩個,姥姥、姥爺跟舅舅一家住在一人胡同一個更大的四合院,雖說都是土坯房,在當時也算得上老門老戶的人家。 “四方井北邊有一條路,解放后多次加寬,到我記事的時候,北院墻就拆掉了?!苯鶍爞b說,他們兄妹5人都出生在這里,由于距離四方井較近,她家里都用不到水缸。夏天的時候,用水桶裝一個西瓜放到井里,一個小時后提上來切開,吃起來相當于現在的冰鎮西瓜。 1975年政府決定在四方井北邊一個四合院辦向陽院,靳嫚俠一家搬到專署醫院南邊,把房屋騰給向陽院的原房主居住,從此告別了四方井的老宅?!斑@些年只要夢到小時候,必定有四方井出現;而且,年齡越大記憶越深,想忘掉都難?!彼f。 |
歡迎關注阜陽新聞網微信公眾號 : fynewsnet
全城最新資訊,盡在掌握